当前位置: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pg电子试玩--习近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一周年--南北畅谈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习近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一周年-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2022-05-13 13:36

李肇桀 张旺 王亦宁 刘璐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8)

  南水北调工程对畅通南北经济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作用。围绕解决南北方之间开始凸显的不均衡发展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发挥水资源战略配置作用,挖掘和释放北方地区优势资源要素和经济要素的潜力,发挥其产业比较优势,实现南北之间各类资源和经济要素的优势互补、畅通流动,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形成畅通的国内大循环提供支撑,显著提升国家发展内生动力、综合实力、全局竞争力。

  一、发挥北方地区优势产业带动作用,促进南北之间产业结构平衡和经济要素流动循环

  南水北调工程具有供水、防洪、土地增值、地区开发、环境等方面综合效益。工程的建设与运营,至少在如下三方面对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一是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期间,工程投资平均每年拉动我国gdp增长率提高约0.12个百分点,并通过乘数效应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工程运行期间,以2016年~2019年全国万元gdp平均用水量70.4立方米计算,至2022年3月,超510亿立方米的"南水",有效支撑了受水区7万亿元gdp的增长。

  二是促进北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为沿线地区工业换代升级、发展第三产业提供契机。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受水区同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坚持"以水定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向合理化与高层次化发展,一个明显的标志是南水北调受水区各省市第三产业占比均有显著提高。例如河北省,作为一个以钢铁、煤炭、石化、装备制造为主的资源型、重化工大省,实施调水后,大大缓解了该地区工业和生活用水的紧张趋势,一方面发挥钢铁、石化和装备等传统领域产业优势,另一方面促进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制造业的发展,工业产业结构由重化工业向高加工产业转变,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37:52,形成"三二一"顺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是充分发挥北方地区资源和要素优势,促进南北经济要素流动循环。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破解北方水资源制约难题,释放北方潜在优势资源要素生产能力,更好发挥华北地区在高端服务、部分高端制造上的产业优势,西北地区在传统能源、新能源、化工、原材料等上游产业链的优势,使之转化为结构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并通过已经成熟的能源通道、交通基础设施等,与调水通道相得益彰,构成多种经济和资源要素与水要素的南北畅通流动和循环,相互弥补劣势、发扬优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带动经济增长质量提高提供支撑。

  二、促进就业和收入增长,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南北地区间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成果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来,发挥了多方面社会效益,促进就业和收入增长,助力脱贫攻坚,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贯彻落实好"共享、协调"理念,推动共同富裕给予有力支撑。

  一是促进就业增长。南水北调需要直接动用大量人力资源参与工程建设,这是直接就业;工程需要的水泥、钢材、原木、汽油等生产及所需粮食、服装的生产所拉动的就业,为第一次间接就业,如此类推,引起工程多次间接就业。根据水利投资就业系数计算,东线和中线投资带来的就业量是每年50万~60万人;整个建设期直接和间接的就业带动量总计为2100多万人次。南水北调运行期,同样对就业有重要影响,实施调水后,因水资源供给增加,有利于受水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将吸纳一部分劳动力就业,同时调水带来受水区整体经济、社会、生活及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及投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吸引国内外投资,也能提高就业。

  二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南水北调工程投资具有需求拉动作用与供给推动作用,对我国国民收入的增长有一定积极作用,同时工程建设有利于扩大就业,直接促进人民收入的增长;工程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费需求增长的"硬瓶颈"制约,促进城乡居民交通、运输、邮电等方面消费需求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表明,201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工程投资对我国gdp的贡献中,有1292亿元为劳动者增加的报酬。工程运行后,随着水资源的增加,城市工业生产力提高、土地增值,有利于新经济增长点形成,促进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是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方受水区水资源的增加,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经济发展环境,加快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建立有特色的主导产业。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对口协作和帮扶,水源区当地民众结合水源保护,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推动水源区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形成南北水源区与受水区之间互利共赢、协同发展长效机制。

  三、保障农业用水基本需求促进粮食稳产增产,推动南北地区间水资源布局与粮食生产格局相协调

  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国之大者"。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占据5个,黄淮海流域占据6个,对于保障国家整体粮食安全的作用不言而喻。历史上,我国长期维持"南粮北调"格局,但在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双重作用下,近几十年来迅速转变为了"北粮南运"。南水北调工程对弥补水资源关键短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意义重大。

  一是缓解农业用水被挤占局面,提高粮食生产用水保障程度。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通水,使农业、工业、生活及生态环境竞争用水的局面得到缓解,原来被挤占的农业15亿立方米水量退还于农业,同时城市污水达标处理后的16亿立方米水量退还河道保证生态用水,也间接改善了农业生产用水条件,从而显著增强了农业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提高了灌溉保证率,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促进稳产增产和增效增收。据统计,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提高了黄淮海平原50个区县共计4500多万亩农田灌溉保证率,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生产效益大大提高。

  二是南水北调工程探索直接向灌区供水。河南南阳引丹灌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平均向其直接供水约为6亿立方米,为南阳市邓州、新野两市县国家粮食核心产区春耕备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通过"南水北调"和"北粮南运",形成南北之间水要素和粮食要素的"南北互济"。南水北调工程对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并不在于直接向农业生产供水,而是要从根本上协调和平衡好北方地区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粮食生产的水资源综合保障程度。通过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将为北方粮食主产区提供更为坚强的水资源保障,为保障全局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南水北调"和"北粮南运",形成南北之间水要素和粮食要素的互为支撑,这也是畅通南北经济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四、发挥促进城市化和重要城市群建设的带动引领作用,推动南北地区间城市化协同高质量发展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显著增强了受水区城市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为京津冀城市群、沿黄城市群发展提供保障,并为河南、山西、山东等深度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中西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南北地区城市化协同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投资建设期对促进城市化发挥重大作用。南水北调工程投资促进工业发展,直接或间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城市人口比例;对水泥制造业、炼铁业、炼钢业、机械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相关产业的拉动,带来规模效益,有利于城市发展;主体工程施工及城市配套工程建设,城市水、电、交通等各种设施加快完善,增加城市发展动力,促进城市化加速。根据对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np的相关性模型分析,估算南水北调工程投资对我国城镇化率提高的贡献率约为0.3个百分点,对北方地区城镇化率提升的贡献率约为0.5个百分点。

  二是在工程运行期促进城市化进程。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后,提升北方地区人均生活用水水平和水公共服务水平,直接或间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为高质量城市化提供支撑;同时,由于水资源供给增加,城市的经济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规模溢出效应,使大中城市的郊区和周边地区、城市群带地区、城市走廊间,带来生产要素集聚和人口聚集,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城市化发展。2014年底中线工程通水以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提供有力支撑;有效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紧张局面,北京市城区南水已占自来水供水量的75%,实现多水源保障;天津14个区全部用上南水,在城镇供水总量中的比重超过八成;河北省9个城市用上南水,受水区已有116个水厂、14个江水直供项目全部切换为南水,有力保障城市发展。

  三是发挥重要城市群带动引领作用。京津冀区域作为中国经济第三极,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据估算,在充分考虑节水挖潜以及维持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供水指标前提下,如果没有其它外调水源,到2035年,京津冀地区仍缺水49亿立方米,缺水率为16%。发挥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作用,推动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有助于破解水资源要素对生产能力的束缚,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对于整个北方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同时,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将加强沿黄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水资源保障程度,为推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黄河几字湾城市群在引入水资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产业实力和制造业能力,均有发展成超大城市的潜力,并确保河西走廊若干城市的稳定繁荣。

  综上,南水北调工程对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缩小南北差距、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破解水资源要素的制约,促进华北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进一步发挥作用,保障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发展,推进华北地区进一步释放更大生产力,为提高该地区经济竞争力提供坚实基础,切实发挥对北方地区发展的带动引领作用。另一方面,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在保障生态、粮食、能源、国防等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能源基地数量众多,可再生能源非常丰富,是保障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同时是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力量。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增强水资源保障,使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由此形成能源、粮食和水资源要素的南北畅通流动循环和支撑互济,对促进南北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而促使西北地区在更广范围内、更深层次上、更多领域内与世界的开放和合作,考虑到西北地区对接"一带一路"的特殊地位,这一战略意义尤其凸显。

责编: 李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