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pg电子试玩--习近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一周年--南北畅谈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习近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一周年-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2022-05-13 13:06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姜付仁

  2017年以来,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中美关系总体上有从合作竞争转向敌意对抗的趋势。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政治经济造成重大冲击,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推动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引调水、送电输气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战争更使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逐渐成为现实。新发展格局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局势将受到某种程度的制约,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局面将更加重要。2022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在此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形势下,加快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坚决落实国家水网的联网和补网等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特别是要加快推进西线工程,已经越来越迫切了。

  2021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了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并指出“要审时度势、科学布局,准确把握西线特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统筹指导和推进后续工程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做好后续工程规划设计,协调部门、地方和专家意见,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创新工程体制机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拿出来的规划设计方案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优化战略安排的要求,在最新的国际局势下,西线工程将是连接长江上游、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正在逐渐增强。

  一、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很有必要,事关我国发展战略全局 

  1. 西北地区在华夏文明中长期处于重要地位

  西北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2020年西北地区面积为328万km2,占全国三分之一;人口约1亿人,占全国十三分之一。数千年来,西北地区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一带曾经水草丰茂,是夏、商、周、秦、汉、隋、唐、西夏等重要朝代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之一,这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调水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秦人举全国之力经过十多年的艰辛奋斗建成了举世闻名的郑国渠,其灌溉面积最高达4万顷(约合今280万亩)。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大型调水工程,也是奠定秦国繁荣昌盛的重要基础水利工程之一。自此,关中平原自东周开始至汉唐,长期以来一直是历代的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如《史记?货殖列传》评价汉武帝时代关中在全国的核心经济地位时说“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自商周至秦汉唐,陕甘宁蒙新等西北地区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出发点,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古代丝绸之路及其沿线的重要城镇多处于天然绿洲处,既是历代的重要经济基地,也是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其生存与发展既依赖于水,也受制于水。古代丝绸之路虽然受战乱影响时有荒废,但一旦稍获喘息,引水灌溉即随之复兴,沿途城镇也随即复兴。西北地区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若干水利工程也逐渐衰落,使得西北地区社会和经济一度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心。西北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证明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事实。

  改革开放以后,中东部地区迅速崛起。西北地区虽然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但受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等恶劣地理条件影响,加上远离我国东部经济中心,土地、矿产、能源等优势禀赋不能很好发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虽然西部地区生态和环境恶化的趋势已经得到遏制,但西北地区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仍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新的丝绸之路需要再造,西北缺水现状需要得到解决,西北生态安全屏障需要得到改善。要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加快推进西线工程,大大提高西北地区的水安全保障能力,这是“一带一路”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到2035年西北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

  2. 西北地区水资源禀赋不足,未来缺水形势还将更严峻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为典型的大陆型季风气候,干燥少雨,蒸发强烈,多风沙。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深为248.6mm,只有全国平均降水深649.8mm的39%。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多集中于绿洲地区,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态势,造成人均水资源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西北黄河区和西北诸河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570.5亿m3,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569m3,仅为全国平均的78%;其中内蒙古西北诸河区和西北黄河区人均只有992 m3,陕西省黄河流域人均只有393m3,甘肃省黄河流域和河西走廊区人均只有805m3,宁夏人均只有163m3,均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1000m3严重缺水红线。新疆多年均水资源总量为832亿m3,但新疆西北部地表水资源量占93%,东南部仅占7%,水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布局极不匹配。总体而言,西北地区水资源禀赋严重不足。

  根据相关成果,西北地区现状缺水量约为322.2亿m3,其中西北诸河区缺193.47亿m3,黄河区128.7亿m3;河西走廊内陆河缺49.33亿m3,新疆生态缺水为53亿m3。因此如果没有外流域客水水量调入的话,西北地区的未来缺水量还将增加,缺水形势还将更加严峻。这种长期缺水的严峻形势将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西线调水工程对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3. 西北地区缺水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极大,事关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西部调水工程很有必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3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历史上不少王朝更迭跟水情有很大关系”。在华夏有文字记载的四千年文明史中,有夏、商、西周和明朝等四个较大朝代的灭亡与缺水关系密切,平均每一千年就有一个朝代的灭亡就与严重缺水有很大关系。另外楼兰古文明及其附近的若干古城的消失也与缺水关系密切。

  在我国古代文字记载中,部分较大朝代灭亡与因河流枯竭缺水有很大关系。如《国语?周语》和《史记?周本纪》均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另据《竹书纪年》记载,“帝癸十年(公元前1809年,帝癸即夏桀),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伊河和洛河枯竭)”,证明夏亡与伊洛枯竭有很大关系的历史记载。据《竹书纪年》记载,“帝辛四十三年春(约公元前1112年,帝辛即殷纣),峣山崩”;再据《淮南子?俶真训》记载,“逮至夏桀、殷纣,峣山崩,三川涸(三川指洛河、黄河和伊河)”,同样说明夏朝和商朝灭亡与河道断流枯竭有很大关系的历史记载。

  根据《国语?周语?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甫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也。川竭山必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十一年,幽王乃灭,周乃东迁。据《竹书纪年》记载,“幽王二年,泾、渭、洛竭”,综上可以看出,周朝太史以阴阳变化解释地震和河道枯竭,虽然科学道理不足,但他将自然变化与治国理政联系起来,并认为地震和河道枯竭会造成粮食生产大幅减少,最终会导致国家灭亡。从夏商周三朝灭亡与河流枯竭关系密切的说法,虽然三朝真正灭亡是夏桀、商纣和周幽王祸国乱政的结果,但不可否认,河流枯竭导致粮食减产和财富匮乏也是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其逻辑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

  历史经验表明,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事关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解决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快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很有必要。

  二、优化国家水网建设的战略安排,统筹推进西线工程建设 

  1. 充分考虑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力发电影响的重大关切。鉴于西线一期工程的复杂性和各方博弈的艰巨性,自2002年以来以长江上游干支流为调水水源的西线一期工程至今尚未满足立项建议书的条件。在西线工程一期的坝址和线路一直在反复论证的过程中,相关水力发电企业却一直在加速推进水电站建设,四川等地也不时出现或明或暗的反对之声,对推进西线工程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如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批复时只有5座已在建水电站将受到西线工程的影响,年均减少水力发电量只有29.5亿kwh。根据张金良等专家(2021)最新提出了西线工程调水量170亿m3的3种布局方案,如以此方案估算,2021年底则将分别影响规划或已在建的76座下游水电站年均减少水力发电量约为877.47-917.85亿kwh和765.86-777.87亿kwh,即大约每年损失一个三峡的发电量,大约每调水1m3减少发电4.51 kwh~5.4kwh。因此原来的调水线路确有重大影响。

  2、优化调水线路和水源,探讨联通雅鲁藏布江等流域建设国家水网主骨架的可行性

  自1952年启动西线前期研究以来至今已经70年了,经历了数百个调水方案的论证,涉及水文、水力学、地质、泥沙、岩土和结构等若干个专业内容,形成了一期在大渡河和雅砻江上游调水80亿m3方案和再从长江金沙江上游调水80亿m3的调水方案,未来再从怒江和澜沧江调水160~200亿m3的调水接续方案(林一山等)和从雅鲁藏布江调水200-300亿m3的接续方案(林一山、王浩、陈传友等)。2021年张金良等专家最新提出了170亿m3的调水规模和线路。随着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日益推进,节水优先已经深入人心,西部地区的需水量和预计缺水量已经大幅减少。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考虑,西线调水规模和线路需要进一步论证,调用水结构和功能需要进一步调整。鉴于此,建议探讨或论证大幅降低从四川大渡河、雅砻江或金沙江上游调水规模的可行性。如可考虑调整建设时序,如先期启动联通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河流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即先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调水入怒江、澜沧江再入金沙江上游岗托或叶巴滩坝址处。这样西线所调之水未入黄河干流之前,可使长江干支流水电站多用调来的水先期享受多发电的效益。这可能更利于四川省和相关水力发电企业配合西线工程的建设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2003年)》资料,拟建的墨脱水电站利用落差2290m,即每1m3的水可发电3.29kwh。鉴于水力发电量主要与流量和落差有关,若将雅江的水调至长江上游岗托或叶巴滩处,长江干流的梯级水电站的利用落差将达到2800m左右,其单位水力发电量大于在墨脱处发电量(若从雅江调水入金沙江上游岗托坝址,估算每调水1m3可增加其下游26座电站多发电5.56 kwh -6.35kwh,即调水150亿m3可相当于又增加了一个三峡)。这样综合效益更好,因此重新论证或调整墨脱等水电站的功能很有必要。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治理”和“优化战略安排”的精神,若将墨脱坝址处的水一分为二,一半的水用于当地水力发电;另一半的水用于西线调水水源,其中150亿m3的水调入长江上游可增加一个三峡的发电量,150亿m3的水可用于西线调水水源。这种兼顾发电和调水功能的墨脱开发方案,其水力发电与原设计相当,又节省出了150亿m3用于西线调水水量。这样就可能不再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相关地区和水力发电企业也就不存在反对的理由,还可以增加相关地区和水力发电企业投资的动力,可以达到各方共赢的局面。

  3. 加快推进西线工程建设,加快复苏西北河湖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的“3.14”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水利部于2021年12月印发了《关于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指导意见》和《“十四五”时期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实施方案》,明确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主要目标,系统部署各项任务措施。国务院于2001年6月批复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中指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任务是长期而艰巨的;从实现流域社会、经济河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考虑,根本上治理塔里木河流域,必须实施跨流域调水,引入客水进入塔里木河盆地,使塔里木河的最后归宿罗布泊恢复生机,实现流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对中线工程的受水区沿线进行河湖生态补水,滹沱河、白洋淀、永定河等一大批河流湖泊重现生机。通过东线工程向沿线的大运河、微山湖等河流湖泊补水,东线北延向河北、天津供水,助力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为传承历史文化再立新功。南水北调东中线的生态补水实践,表明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不让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坏。通过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主骨架和大动脉的国家水网建设,大力实施湖泊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恢复西北地区台特玛湖、东西居延海、青土湖、罗布泊等重要河流湖泊湿地,就能够把西北地区建设成为和谐美丽的新西部。

责编: 李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