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个企业”战略定位
全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以实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4”重要讲话精神
5月14日,站在中线陶岔渠首水利枢纽远眺,丹江口水库烟波浩渺,南水自渠首一路向北,浩浩荡荡。“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两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对南水北调工程作出重要指示。
两年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以习近平总书记“5.14”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立足“调水供水行业龙头企业、国家水网建设领军企业、水安全保障骨干企业”战略定位,坚守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抢抓历史机遇,科学系统谋划,脚踏实地发展,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国资央企保障国家水安全的使命担当。
调水供水行业龙头企业
累计调水超620亿立方米
“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目前,南水北调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超620亿立方米,成为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不可或缺的供水生命线,直接受益人口超1.5亿人,累计实施生态补水近100亿立方米,发挥着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
作为关系国家水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南水北调集团始终守牢东中线一期工程基本盘,把南水北调安全融入构建国家大安全格局中,不断强化东中线一期工程运行管理,确保汛期、冰期、国家重大活动和节假日等特殊重要时期输水安全。
南水北调集团着力建设安全工程。充分发挥调水供水行业龙头企业作用,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健全本质安全体系,成功应对2021年郑州“7·20”历史罕见特大暴雨袭击,不断完善工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全面提高工程设施的监测、检查、巡查、维修和养护能力。
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全面排查消除各类风险隐患。使用水下机器人检查巡查,及时开展水下衬砌板修复等加固项目。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及安全风险预警。全面排查沿线水库坑塘,协调地方政府做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科学制定冰期输水调度方案,有效保障第24届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稳步推进水质监测、水质保护和风险防控等水质保障工作,探索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监督、多方配合”的治污模式,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统筹开展水质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建设。
南水北调集团着力建设科技工程。全面总结推广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中取得的大型渡槽、大口径隧洞、大流量泵站、膨胀土施工等科技创新成果。加快建设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不断提升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中线一期工程运用自动化调度系统、“空天地”全方位安全监测系统网络、水质预警预报业务管理平台等科技手段,实现了“人员管理一个不少,问题管理一个不落,过程监管一个不缺,标准执行一个不漏”的精细化管理目标,统一远程精准调度和集中控制节制闸、退水闸、分水口门。东线一期工程应用“数字孪生南水北调(洪泽泵站)大型泵站水泵声纹ai监测系统”,助力北延应急供水,通过“智慧调度”为南水安全北上护航。
南水北调集团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河湖长制作用。水利部《在南水北调工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方案》印发后,集团以最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河湖长制落实工作,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充分发挥。目前,中线一期工程运管单位和沿线地方政府齐抓共管,基本形成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管理保护体系。双方信息共享,排查解决工程上下游、左右岸、跨行政区域间影响工程安全的突出问题,协调推进整改处理,解决了许多从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今天,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的基础更加牢固。中线公司通过北斗自动化变形监测技术试点、无人机高精度渠坡变形巡测等新技术,建立起一个全方位安全监测系统网络。中线工程“四预”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风险评估成果得到应用,极端情况下的应急调度能力、常态化输水调度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和水生态保护体系正在加快建设。
东线公司深化拓展“强基础”“转观念”专项行动,实现由落实供水计划向经营供水计划、由管理工程向经营工程、由管理企业向经营企业“三个转变”。积极推动建立与江苏水源公司、山东干线公司全方位工作协同机制,深化关键环节改革,筑牢推动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根基。
国家水网建设领军企业
后续工程规划建设高质量推进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两年来,南水北调集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心怀“国之大者”,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全面实施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确立了 “志建南水北调、构筑国家水网”的战略使命,“五个三”发展思路和“通脉、联网、强链”总体战略,统筹提出了“四步走”长远发展安排,明确了三大发展任务和提升八项能力的总体部署,为加快推进集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南水北调集团全程深度参与《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评估修编、后续工程规划设计和有关重大专题研究,组建工作专班,深入研究,及时提出意见建议。有关重大工程方案、建管体制机制、水价形成机制、后续工程筹融资等建议已被采纳。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对全面推进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具有标志性意义。南水北调集团全力推进中线引江补汉工程2022年7月7日开工,树立了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工程开工后,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要求把引江补汉工程打造成为安全工程、优质工程、绿色工程、科技工程、廉洁工程,为将来西线工程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目前,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总体进展顺利,自然资源部已经批复引江补汉工程先行用地申请,工程先行用地手续办结。出口段主体隧洞在今年2月进入施工阶段,半数支洞即将启动先期施工,下半年,引江补汉工程即将迎来全面施工阶段。
中线公司聚焦输水能力提升,深入研究降低总干渠糙率、部分渠堤加高培厚、调整水面线等输水能力提升关键技术,尽快解决渠道过流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依法合规积极推进沿线调蓄工程前期工作。东线公司深入开展东线一期效能提升和东线二期工程规划建设等重大问题研究,深度参与东线二期可研报告编制完善,同时启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多水源均衡配置与输水智能调控技术”论证研究,激活发展新引擎。
西线工程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实施,保障国家水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南水北调集团全力推动西线工程前期工作,深度参与西线工程重大专题研究和多方案比选论证等工作,夯实西线工程研究基础。重点研究“两手发力”筹融资和综合开发推进工程建设的可行方案,拓展社会化、市场化融资渠道,发挥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减轻财政负担,加快促成西线工程早日开工建设。
两年来,南水北调集团紧紧围绕国家“四级”水网建设精心布局,按照“储备一批、争取一批、立项一批、跟踪一批”的经营策略,积极参与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和区域水网、地方水网建设。
围绕国家战略,南水北调集团积极承担骨干水网建设,主动谋划构建区域水网,积极拓展市场,持续延展地方水网。参与河南、山东、浙江、安徽、广西等地方现代水网建设,布局省区重点水源项目,密切跟踪地方重点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安徽、四川、宁夏、辽宁、湖南现代灌区建设。浙江开化水库枢纽工程成功截流并加快建设,河南新乡、海南定安、山东临沂等地方水利项目落地实施。
南水北调集团突出融合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通脉、联网、强链”总体战略,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国家水网开发建设,构建和布局涉水产业,做强做优水产业链条,推进水网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现代农业、生态环保、清洁能源、文旅、航运等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多业态提升水网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
水安全保障骨干企业
为1.5亿人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
两年来,南水北调集团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水资源供需分析研判,努力实现从水源到用户的精确精准调度,实现了供水量连续攀升,为1.5亿人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
南水北调集团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工程安全风险管控能力。用经营理念加快提升东中线一期工程效益,强化从管理调水向经营调水、管理工程向经营工程转变。千方百计争取多调水,持续提升智能化水平,精确精准安全调水。加大沿线空间资源开发、综合利用力度,最大程度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沿线城市的供水格局,成为供水生命线。2021—2022年度,中线一期工程调水再创历史新高,超92亿立方米。南水已占北京城区供水的75%、天津城区供水的99%;河南省南水已覆盖11个省辖市,郑州中心城区90%以上居民用上南水;东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山东调水60亿立方米,特别是在2017、2018年等枯水年份,南水成为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地的“救命水”,高峰时,南水占青岛城市用水量的60%。
随着全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大力推进,南水逐步流入寻常农村百姓家。河南省70多个乡镇的群众喝上了南水。河北省1300多万农村人口喝上了优质南水,500多万群众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历史。天津市286.8万农村居民喝上了南水。
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有效支撑了近10万亿元gdp持续增长。优质水源提高了受水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形成了以工程为纽带的一批城镇和工业园区,织成了一张经济循环网,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了沿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雄安新区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超1亿立方米,为推进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中线一期工程为受水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机遇,缓解了城市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的矛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充足的水源为富士康、百威啤酒等工业项目落地提供了保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南水北调工程生态效益显著。南水北调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生态水利工程样板,持续加大生态补水力度,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累计实施生态补水近100亿立方米。沿线受水区通过水资源置换、生态补水等方式为地下水供应赢得了“喘息”之机,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以扭转,地下水位开始逐渐回升。京津冀地区从根本上扭转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趋势,实现总体回升。
白洋淀从1984年开始连续5年出现干淀现象。2018年以来,中线一期工程开始持续向白洋淀及上游河道生态补水,白洋淀水域面积从171平方公里恢复至275平方公里,“华北明珠”逐渐恢复了它昔日的勃勃生机。河北省12条天然河道得以阶段性恢复,河南省南阳市、焦作市、濮阳市、新乡市、漯河市、平顶山市多个水库、湿地、河流湖泊水量明显增加。北京市南水北调调蓄设施增加水面面积550万平方米,2021年10月1日,密云水库蓄水量达到35.79亿立方米,创造了新的纪录。
一个时期以来,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河道断流、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2022年,水利部开展了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工作。作为补水六条路径之一,东线工程助力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壮美运河千年神韵再现。今年3月1日,结合沿线春灌需求,水利部再次启动2023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工作,进一步发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综合效益,助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生态补水在改善受水区水质的同时,提高了区域环境承载力。东线一期工程向山东省济南市小清河等生态补水,泉城济南四季泉水喷涌不断。在江苏徐州段内,工程生态补水使骆马湖水位从21.87米上升至23.10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四湖发生了6次干湖事件,水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东平湖长期受网箱网围养殖问题困扰,生态危机严峻。东线一期工程先后向南四湖、东平湖补水3.74亿立方米,南四湖水域面积不断扩大,一度绝迹的鱼类和水生生物又回来了。东平湖生态景观得到极大提升,成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南水北调集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南水北调和国家水网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立足“三个企业”战略定位,加快打造现代新国企,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全力支撑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国家水网世纪画卷变为美好现实。